学习《大学》与赢在职场的72个机会的感悟
奥林特药业 王治国
初学《大学》,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感觉十分乏味。只记得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顺道留了个“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的印象。”通过过去100天来滴水穿石的这样一份浸润,收获良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心中也明朗了许多。已经开始对大学之道有了一定程度的明白和体证。
《大学》的“三纲领”宗旨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八条目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修身,修身向内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向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首先要诚其意,正其心。所谓修身要诚其意就是要真诚,要人前人后一个样,真诚的做人。除了要诚其意还要正其心,就是要端正心思,当我们的内心被各种喜怒哀乐填满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失去理智,所以我们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来修身养性。修身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学习实践,实践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去除自己身上不好的品行,每天坚持修炼自己,时时刻刻追求品德的完善,每天都要呈现一个全新的我。
修身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什么位置应该怎么做?《大学》里讲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位置,不同身份的人要知道自己的“所止”,才能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做到最好。
作为一个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一个家的女主人,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家能够“家和万事兴”。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又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人是生活在情境中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使得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同,相处中便会有各种摩擦矛盾产生,这时候要明白在家中面对不同人的不同身份做到自己应该做的,对父母要孝顺,对丈夫要理解,对儿女要慈爱,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这个家就会越来越好。曾经因为孩子的学习生气、郁闷,孩子也每天不高兴,整个家也因为我每天训斥孩子而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中,自己觉得很难受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学习《大学》后领悟到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我开始反思自己,仔细琢磨孩子的话,“你怎么老是拿我和别人比”“你为什么看不到我的优点”,仔细琢磨孩子的话,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已经掩盖了我的初心,盲目的追求导致我不知道养育孩子的目的,于是赶紧改变自己,之后不再每天紧张担忧他,不再找他的错,开始找他身上的优点,做一个母亲该做的,爱他拥抱他,同时也改正自己的行为,不再强迫孩子学习,而是和他一起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慢慢的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家里的氛围也开始变得平和起来了。
通过学习《大学》,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其实不论我们身处何处,修身是根本,明确了方向,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