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学以致用
学习《大学》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决定,下面我分享两点,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
中华文明5000年,有文字记载的有3000年,在这期间,经典著作汗牛充栋,浩若繁星,但《大学》作为《四书》《五经》之首,经典中的经典,能够得以传承,特别是隋唐以后,成为了科举的必考科目之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培养了各个朝代统治阶层和社会精英的价值观,造就了他们的方法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历代有志之士的共识和奋斗目标。各朝代的知识精英阶层,本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原则,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孜孜以求。我们河南大学仍然把“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校训,可以说,没有《大学》这种思想的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就没有中华民族未来的伟大复兴。
集团公司廖总号召大家学习、重温这一经典,绝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把大学思想和工作、生活结合起来。
首先说一下修身。修身,先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其心就是说你的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如果这一问题不明确,那么能力越大,可能破坏性就会越大,纵然能力超强,公司也未必敢用。大学里面讲的格物与阳明心学讲的格物不是一个意思,阳明心学里讲的格物是致良知,去掉心中的不明和贪欲,《大学》里面的格物是探究事物内在的原理和发展的规律。我们小学、中学里学的数学,物理,化学,以至于大学里学的医学、药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是格物的过程。有的人上了本科,有的人成为了硕士、博士,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规律认识的不同阶段。格物是修身的基础,正心诚意是修身的方法,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目的,止于至善是一切行动的方向和纲领。作为一名员工,应该把我们所掌握到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应用到公司发展上来,把自己的志向与公司的战略,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能到多高的位置,肩负多大的责任,你能解决多少问题,就决定了你的价值所在,也就决定了你的收入(价格),也就是你在工作当中价值的体现。用你自身所有的,来交换你内心想要的,这就是你修身的意义。
齐家,在工作中可以理解为部门的管理。在齐家过程中的仁、爱、孝、弟同样适用于工作当中上下左右关系的协调,对上服从对下服务。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家中不仁、不爱、不孝、不弟,能在工作中和同事把关系搞好。
治国,可以引申为治理一家公司,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当你把一个部门管理的很好的时候,就有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交给你一个公司平台去实现你的抱负和理想。如果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管理水平,起心动念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都是为了社会的需要,不进步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平天下,现在不是春秋战时期,不可能合纵连横,纵横捭阖,成就一方霸业,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公司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引领行业的发展,造福于更多的人,这也就达到了平天下、利天下的效果。在去年年底总结大会上,廖总提到了某公司可以率先上市的计划,如果一个公司上市,几个股东的公司就变成了社会化公司,从利益几个人到利益天下人,公司利润可以奉献给更多的人,高质量的产品可以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是不是达到了利天下的目的呢?“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倾尽全力”,是我们公司的发展战略,我认为这就是平天下、利天下的过程。
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应用,或提高心灵品质或提升生存技能,都不是坐而论道,昨天老师在阳明心学上讲了一句,王阳明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儒家理学从“清谈馆”变成了“行动队”,知行合一。我们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重温经典,就是要学以致用,希望大家都收获满满。
段友朋
202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