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特药业
公司新闻

倡导持续学习 智慧来自经典

发布:焦伟时间:2022-03-26返回列表

倡导持续学习  智慧来自经典

——分享学习《大学》后的感悟

 

奥林特药业   焦 伟

 

刚才听了各位学员的分享,很受启发。特别是听到大家分享的学习《大学》以后的所感所悟和满满的收获,得知《大学》里面的理念、思想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方方面面都有那么多很好的指导作用,取得那么多的成果,心里很为大家高兴!

大家针对学习《大学》本身的分享已经很多了,我也颇有体会,以后有机会再讲,在此不再过多赘述了。我只想说一下最近两天发生的一个现象,给我的一些感悟。

近日,集团决定组织第三阶段的国学经典学习。昨天,在统计大家继续学习的意愿或者是要学习《史记》、《稻盛哲学》意向的时候,我们奥林特原有学员绝大部分选择的却是“退出”学习,最后剩下愿意继续学习的只有5、6个人。这个结果很令我惊讶。我刚在听完大家的分享之后就在心里边儿纳闷:既然大家说经过前段的学习都有那么多的收获,可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学习呢?这不禁令我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细想起来我相信原因很多,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由。一方面呢,因为我们前期的学习安排比较周密,确确实实占用大家的业余时间比较多。粗粗核算一下,如果我们每一天很完整地完成我们的学业的话,最少要3—4个小时。大家有人要照顾孩子,有的时候要做家务,要照顾家庭或做一些其他个人的事情,要每天分出来这么长的时间来专门学习,对大家来说困难不小,所以这些人选择退出也是值得理解的。但另一方面,大家不明白“哲学”的含义和作用,感觉前期所学的东西过于阳春白雪,不容易理解又好像离自己很远,觉得学习这些“老古董”的意义不大,是不是也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退出原因呢?因此,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分享我对国学经典、哲学的理解,谈谈哲学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接受优良的哲学等等。也许,大家明白了这些后就可能会提高我们继续学习的意愿,有利于我们更加用心地坚持接下来的哲学学习。

首先,什么是“哲学”?

依我理解,哲学是揭示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向何处去的初始原理;是教导我们怎么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根本思维;是指导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事的基本道理。

“哲学”一词在中文里面出现较晚。英语里哲学一词为:philosophy。它的出现和西方哲学鼻祖亚里士多德有很大关系,最早也出现于前者著作《形而上学》中。单词的前半部分philo,是追求、爱、接近的意思;后半部分sophy是智慧、原理的意思。

在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时候,这位老兄是比较狂傲的,他认为他总结提炼出了人类存在或所应遵循的基本的哲学原理,他自己就是哲学的化身、是智慧的化身,所以西方philosophy(哲学)的原意就是“获得智慧”。但是经过后来的历练,他感觉到并不是这样,人类社会所包含的智慧道理不是一般人所能轻易涵盖的,就像他那么有高级思想的人,也只是一个智慧的追求者,而不是具备所有智慧的人。所以他和后来的哲人把“哲学”一词仅仅界定为“追求智慧”或者是“追求才能得到的智慧”。

我认为中国的哲学思想体系还是非常完整的,而且出现得也比较早,基本上在先秦以前已基本成型,但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蕴涵在浩如烟海的圣贤经典之中。而且中国的历史文化5000年不曾间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给我们后代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哲学思想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

第二,“哲学”离我们很近。

按照先贤们经典的说法,哲学被界定为在“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一种形而上的意识流。其总体含有两大概念:一是经过了多年的提取凝炼,哲学是把人类最原始的启蒙思想和宗教般的幻化意识归纳总结而形成的科学思维逻辑;第二,哲学无所不包,贯穿了我们接触到的万事万物,这就是哲学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追究起来,我们每个人,不管是谁,不管我们经历的万事万物之中的哪一个,无形之中或者有形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之间,你的每一个的行为、你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受哲学思想来支配的。哲学思想不论高低贵贱,它都是你生命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受到一个或者多个“哲学思想”的支配,而支配我们的主要哲学思想在我们每个人13岁之前业已形成。曾记否?从我们记事起,爸爸妈妈都教育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我们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这些道理本身就是“哲学”!年龄稍微大一些,我们又是从哪里学习这些“道理”呢?从书本中学习,从老师和身边人上学习,从每天的实践中学习。这些道理以语言、成语、名句、寓言、典故等等形式每天潜移默化

地影响、教化着我们,使我们慢慢形成自己清晰的“三观”。不同的哲学,非左即右,非优即劣(中庸另说),由其指导你的一切行为,如此而形成的结果也千差万别。

  之所以大家感觉“哲学”好像离我们很远,只不过是“哲学”往往隐匿于你我之不留心意之处罢了。君不见,上述所说种种“道理”,哪一点不来自于我们先贤的思想遗产呢?谁又能否认几乎所有的先贤思想都记录于我们的国学经典之中呢?尤其是“四书五经”,其实为集大成者!

第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为什么要重新学习国学经典呢?

每个人生活在世间一定是需要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哲学思想来遵守的。原本存在我们内心的理念也许是混沌的、杂乱的、牵强不适或良莠不齐的,因此,需要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让我们重新梳理、筛选、提升并萃取出自己的精神支柱。既然“四书五经”集圣贤精髓于大成,我们何乐而不首选时习之呢?!这就是我们集体组织大家持续学习哲学、学习经典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我们这次有那么多人不想再继续学呢?前面讲过了,可能我们每人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你或许会说:我觉得我们前一段学的东西啊,这个哲学思想啊,不太适合自己或者感觉用处不多,所以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我想说的是:如上所述,既然哲学思想对人不可或缺,你不接受诚意、正心哲学思想的指导就可能陷于不良理念思潮的蛊惑,善恶一念造成的结果差别巨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啊!况且一个中正的哲学,由其生发出来的那么多的“小智慧”一定对你是有帮助的。且不说有利于事业发展,哪怕对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家庭或者同事相处等问题也肯定会令你获益良多。

你可能又说:平时太忙,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坚持学习。那么我想请你扪心自问:你真的忙到挤不出一点学习时间的程度了吗?想想你每天抠手机用了多长时间?每天忙于闲聊、游戏用了多长时间?两者相较,这样高水平学习带来的收益是抠手机、游戏闲聊所能比拟的吗?!

例如接下来集团拟组织的《史记》、《稻盛哲学》学习,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素养的话,我建议你选择学习《史记》。因为我们看看课程表,和《大学》课程一样,它又分了72章节,每个章节都通过《史记》里面的经史典故剖析出来一个哲学原理,用来引导、影响和提高我们。《稻盛哲学》可能更偏重于工作方法、同事之间相处之道和企业管理艺术,如果你感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困惑或更紧迫则可以选择学习《稻盛哲学》。

但无论怎么说,学习哲学、经典对于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且必要,因此,建议大家刨除杂念,做好选择,坚持上课,把你付出后应该收获的智慧从持续学习中、从国学经典中抠出来!

 

谢谢大家!

2022年3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