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曲《大学》百日成长学习心得感悟
奥林特药业 沈芝叶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北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许多高校也把《大学》作为自己的校训,例如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足见《大学》的重要性。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
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才能立足于天下。
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
当我每天早上学习大学和晚上学习阳明新学课程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就会问我:“妈妈你不是已经上过大学了吗,怎么又开始学习大学啊?”虽然孩子有点小给她讲解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区别。但是我还是在心底思考了一番:此大学非彼大学,我们在学校里更多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而这个《大学》是对你心智的启迪和再次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成长与生活,逐渐变得浮躁,急于成功,基本的传统的圣贤思想文化东西抛之脑后。 但是学《大学》告诉我们:人是要不断的学习,并确立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奋斗,才能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部曲老师老师讲: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之人,因为漫无目的的生活着,是在消磨时光,浪费自己的生命,没有真正的价值。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将自己的理想搁置,而在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丢失了自我,忘记了修身。所以我们在埋头挣钱的时候,忙于家庭繁琐事务的时候,抽空多反省关心关照自己,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己的理想是否渐行渐远。
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我,通过学大学最后一章《生财有大道》对我的销售理念也是有所改变和影响的,生财有大道原文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意思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以因为追求财富而丢失良知、仁义,甚至拿自己诚信、生命健康去换取财富。
以前做销售我感觉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客户是否需要这个品种,销售渠道是否匹配。我就急用成交,给客户推荐一些不太适合他们销售团队的品种。看似当月业绩提升了,给公司带来了现金流,但是却没有考虑客户的利益,所以造成客户品种滞销,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锤子买卖,即损失了一个潜力客户又降低了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专业水平。
所以以后我会坚守自己的初心,真正为客户的利益着想,为客户提供高效有价值的商品推荐,也许短期内销量会有所下降,但真心实意的为客户所想为客户所分忧,一定会保留一批忠实的老客户,成为企业的基石。
生财有大道里面还有一句对我触动比较大:”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意思就是教会你职场为人处世的态度;如果你讨厌自己领导上司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
联想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由于自己是急脾气,眼里容不下沙子,嘴也是得理不饶人,受不住委屈。干不顺了就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生活过不好了,也是离婚一天天老晚挂嘴上。想想古人还是有智慧的,你现在所有的烦恼,几千年前,圣人们都已经替你解答了。只不过怨自己读书太少,所以还为了一点小事徒增烦恼。
学习《大学》让我理解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错误痛苦去加害他人,急于求成可能就会事与愿违。做好自己该做的,修身为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你想得到的,你所追求的,在你做好基础以后,终归会来。
最后把大学原文中最精彩的一段话送给大家,我们一起共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